
在水泥生产的领域中,一场关于原料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。近年来,水泥厂依赖的 RDF 替代燃料,其重要原料如废纺织、工业固废的收集价格一路攀升,这一现状正驱使水泥厂探寻新的出路,多元化的替代燃料原料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。
曾经,废纺织物制备的 RDF 替代燃料备受水泥企业青睐,像红狮水泥、华新水泥等行业头部企业,纷纷布局相关 RDF 制备中心。这是因为废纺纤维燃烧充分,热值稳定且通常大于 4500kcal/kg ,天然吸湿性低,无需额外干燥,大大提升了窑炉燃烧效率和节煤率。
同时,其氯含量可控,纯废纺的氯含量可稳定低于 0.5%,远低于其他混杂废料,减少了对窑炉和水泥品质的风险。而且,破碎后的废纺物理形态均匀,纤维长度、密度一致,确保窑内燃烧稳定,且灰分较低,燃烧后残留物少,降低了熟料质量波动风险 。
然而,随着东南亚产业转移,国内废纺原料锐减,纯废纺 RDF 供不应求,价格不断上涨。并且,单纯依靠废纺织制备 RDF,难以满足水泥窑炉日常掺烧的使用量。
工业固废方面,虽然废纺织、皮革边角料、废旧轮胎、化纤塑料等工业固废年产量超 30 亿吨,其中可燃物占比高,像废旧轮胎 TDF 热值高达 8000kcal/kg,废纺织 RDF 约 4500kcal/kg,显著高于普通生活垃圾,一直是 RDF 替代燃料制备原料的主流选择。但如今,其收集成本也在持续增加。
面对这样的困境,水泥厂开始积极寻找更多元化的替代燃料原料。装修垃圾便是其中之一,我国每年装修垃圾产量超 9 亿吨,其中轻质可燃物,如木材、塑料、织物、泡沫等,占比约 20%-30%。这些轻质物热值可达 3500 - 4800kcal/kg,原料成本相对较低。因此,斯瑞德提出的经过智能分选、磁选、风选、滚筒筛等设备精准分离金属、砂石等杂质,使可燃物纯度超 95%;再利用斯瑞德双轴剪切破 + 单轴破碎机进行深度破碎,将物料粒径破碎控制在 50mm 以内,提升燃烧效率,就能变身为高热值的 RDF 替代燃料。
混合商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同样具有潜力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 4 亿吨,其中废塑料、废纸等可燃物占比达 30%-50% 。根据世界前沿的斯瑞德替代燃料制备方案,生活垃圾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预处理工序,如破碎、磁选、风选、分选等去除金属、玻璃等杂质,也能转化为可用的替代燃料。尽管国内由于厨余垃圾成分占比高,水分较大,热值仅在 3000kcal/kg 左右,相比国外垃圾分类机制完善、塑料含量高时的 4000 - 5500kcal/kg 较低,但通过合理的处理和搭配,依然能在替代燃料领域发挥作用。
原料多元化的趋势,也带来了一系列工艺需求。斯瑞德提出的精细化破碎 + 分选等多项工艺成为关键。例如,对于装修垃圾,必须配备细破碎机(出料尺寸小于 60MM)、滚筒筛(除渣土)、风选机(分轻重物质)、盘筛(控粒度)、磁选或涡电流(除金属)等设备,以确保最终成品的质量,严格把控氯、硫、灰分、热值等关键指标。
在广东中山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,采用斯瑞德优质替代燃料制备工艺系统,每小时可处理 20 吨装修垃圾,年产 RDF 燃料相当于 140 吨标煤,年省成本超 8.4 万元。
这场原料之战,是水泥厂在成本压力与环保要求下的必然选择。多元化的替代燃料原料,不仅为水泥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也为固废处理找到了新的方向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
工艺的日益完善,相信在未来,水泥替代燃料的原料多元化之路将越走越宽,为水泥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